何金明:代駕應從行爲界定責任_世界观热点

2023-03-30 15:26:58 来源:中国新闻网


(资料图片)

本報訊(記者 何雋捷)凼仔上周發生1宗嚴重交通意外,造成1死兩傷,引起坊間熱議代駕問題。澳門電台時事節目《澳門講場》昨邀請大律師何金明,交通咨詢委員會委員古慶祥探討交通安全議題。古慶祥指出:本澳未有針對代駕公司司機資格的監管標准,遇上爭議時往往難以解決,日後如需針對代駕立法,市民定必關心司機質素。何金明表示,若社會有需求,且達到社會共識,可對代駕作出規范,甚至加入現有法律條文,當局需明文清晰有關法律責任。何金明表示,《道路交通法》未有“代駕”這個名詞,代駕可以是業務,也可以是無償行爲;他認爲“代駕”因從行爲本身界定行爲責任而非以是否有償區分。根據《民法典》,若出現交通事故而引至駕駛責任,駕駛者必然承受一定過錯而承擔責任,委托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則應考慮具體情況,但應當承擔民事責任。他指,若社會有需求,且達到社會共識,可對代駕進行規范,甚至加入現有法律條文,當局需明文清晰有關法律責任。

大律師何金明(左)、交咨委古慶祥(市民日報記者 鄭傑駿 攝)

古慶祥:代駕服務爭議無從處理

古慶祥認爲,本澳未有針對代駕公司司機資格的監管標准,若市民在使用代駕服務期間出現爭議,如車輛損壞、收費爭議等,不清楚應從《勞動關系法》入手抑或從消費爭議入手,建議思考是否將代駕行爲立法監管,是否爲個人經營或要求以公司業務營運等。他又指,內地已對有關從業員作出規范,若日後本澳針對代駕立法,市民定必關心司機質素。

何金明提到,現時駕駛專營車輛有入職資格審查,如的士司機對車輛設置較熟悉,但代駕者對被委派駕駛的車輛未必熟悉,將影響駕駛安全系數,對周邊行人和車輛構成安全隱患,故社會應思考如何規范代駕行業。他建議規范代駕應從3方面考慮:一、代駕者的資格、能力;二、承擔的責任比率;三、保險制度。

應多引入科技手段提高執法效率

有聽衆質疑爲何不將“天眼”系統用于交通違規監管?古慶祥響應指,當局可考慮多引入科技手段執法提高警方執法效率。亦有聽衆反映本澳道路多坑洞、沙石、渠蓋、劃線物料等,構成“馬路陷阱”,特別影響電單車行駛,容易導致“跣胎”。古慶祥認爲,車輛行駛時“跣胎”等突發情況難以避免,道路質量是減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。鄰近地區有針對“跣胎”、交通事故及車輛故障等推行防衛性駕駛訓練。但本澳目前較少推行相關訓練,駕駛課程中亦較少提及有關內容。他認爲提高駕駛者的防衛性駕駛意識相當重要。(責任編輯:吳從周)

特别声明:本文系中新网客户端“华媒站点”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与立场,所有权归属原作者,中新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展示平台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推荐阅读